肝脏常被称作人体的“沉默守护者”,这是因为它没有痛觉神经,往往容易被忽略。然而,当慢性肝病逐步发展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阶段时,身体会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向我们发出警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我们采访了著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请他为大家详细解析这些症状及其背后的医学机制。
一、消化问题:最早浮现的信号灯
高子敏医生指出,食欲下降和恶心呕吐是早期常见的症状。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损,会妨碍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从而使患者对油腻食物感到排斥。大约六成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腹胀,这是因为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胃肠道充血所致。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食管和胃部静脉曲张可能带来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的烧灼感。如果严重,还会出现呕血或黑便,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二、皮肤的微妙表现:健康的“晴雨表”
皮肤上的变化是观察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较为典型的表现包括肤色暗沉失去光泽(俗称“肝病面容”),这与黑色素堆积增多有关;颈部和胸部可能出现如蜘蛛网般的血管痣,这是中央小动脉扩张的结果;手掌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区域变红(即肝掌),按压后颜色会迅速恢复。此外,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可能与胆盐刺激神经末梢有关。高医生还提到,老年斑或色素沉积突然增多,可能是慢性肝病的另一种提醒。
三、精力缺乏: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很多患者都会抱怨一种持续的疲倦感,即使休息了一整天也无法缓解。这是因为肝脏无法有效合成糖原,为身体提供的能量不足。同时,毒素在体内的积累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协同作用,让人感到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如果你还发现体重无缘无故减轻(在没有刻意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就更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了。
四、出血问题:身体的止血系统拉响警报
轻微的外伤无法快速止血、牙龈经常出血或鼻出血频繁,很可能与肝脏生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有关。女性患者可能还会经历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的现象。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相关物质会显著减少。即使是小的创口恢复缓慢,也值得引起重视。
高子敏医生提醒:“上述症状虽然并不是肝病独有的表现,但如果多个信号同时出现,一定要引起注意。”他建议,长期饮酒者、病毒携带者以及肥胖人群,每年应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包括肝功能评估、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诊断的脂肪肝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完全逆转,而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伤。保护肝脏,就是为生命质量筑起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