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90次 直接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可心里还是会犯嘀咕,打了乙肝疫苗后,真的就绝对不会感染乙肝了吗?下面就让郑州肝病医院的医生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乙肝疫苗的原理。乙肝疫苗其实就是把经过特殊处理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注射到人体里,这就好比给身体的免疫系统提前“认识”一下乙肝病毒的这个关键部分,让免疫系统记住它的样子,然后产生相应的抗体,也就是乙肝表面抗体,等以后要是真正的乙肝病毒入侵身体了,这些抗体就能迅速出动,把病毒消灭掉,从而保护肝脏不被病毒感染,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一般来说,按照规范的流程接种完乙肝疫苗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足够量的乙肝表面抗体,这种情况下,对乙肝病毒就有了很好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感染乙肝的。比如说,新生儿出生后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大部分孩子都能成功产生抗体,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抗体水平维持在一定程度以上,就能有效抵御乙肝病毒的侵袭。
不过呢,也有特殊情况会导致打了乙肝疫苗后还是有可能感染乙肝。一种情况是,虽然接种了疫苗,但是身体并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或者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变成了抗体阴性的状态,这时候如果接触到乙肝病毒,那就还是有感染风险的。比如有些人本身免疫功能比较弱,像患有某些免疫缺陷疾病,或者因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影响了身体的免疫反应,即便打了疫苗,可能也没法正常产生足量且持久的抗体。
再就是,乙肝病毒其实挺“狡猾”的,它存在不同的亚型,虽然乙肝疫苗能针对常见的亚型提供保护,但要是刚好碰到那种比较罕见、疫苗覆盖不到的亚型,也有可能突破疫苗的防护而感染。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还有啊,在日常生活里,如果和乙肝患者有非常密切的血液接触、性接触等,即使接种过疫苗,要是当时抗体水平不够高或者刚好处于窗口期(抗体刚消失,还没来得及重新产生的情况),也可能会中招。比如说,在一些不正规的场所进行了有创的操作,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器械,就算之前打过疫苗,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所以啊,打了乙肝疫苗并不意味着就进了“保险箱”,万无一失了。为了确保自己一直有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建议大家在接种完乙肝疫苗后,定期去医院复查乙肝五项,看看抗体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发现抗体变少了,或者已经快没了,那就及时补种疫苗,让抗体再次“上岗”,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肝脏健康,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总之,科学对待乙肝疫苗,做好后续的监测和防范,才能让我们更安心地远离乙肝的威胁。